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 第28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28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基哥想改土地政策,权贵们就会联合起来杀基哥。

这一点完全无解。

而次年换取粮食,也保证了朝廷征收的粮食不会受到市场价的影响,也跳过了大商人过手的损耗,同时还保留了河西那边和籴法的优点:给自耕农的生产多加了一道保险。

李林甫是聪明人,稍稍思考,就明白这么做的妙处在哪里了。

类似政策,等于是把增加的税收,通过多发交子的办法,均摊到了所有人身上!不管你是不是有钱,都要接受官府发行交子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在不改变土地政策的情况下,类似玩法已经是改善国家财政的极致了!

大唐开国所采用的均田制,那可不是均世家豪强们的田啊!

地方官府把长安送来河西的绢帛,借贷给本地大商人,然后大商人转手借贷给本地农户,官府不负责具体执行。

第二年的时候,农户交粮食给大商人,后者再将粮食还给地方官府销掉借条。

简单说就是官府现货绢帛换明年期货粮食,由大商人承担风险。河西那边的丘八习惯用刀说话,大商人欠官府钱不还,有什么后果不必多说。

这么玩的好处,是第二年收到的粮食数量有保证,不会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能筹集到的粮食是足数的。坏处当然也有,那便是官府需要垫付“和籴款”,增加了财政压力。

第二种,便是和籴法在关中落地后因地制宜的改良版:即地方官府直接拿绢帛,强制性的从本地农民手中换粮食,不通过大商人转手。

这些伴随太宗皇帝打天下,作为大唐“基石”的功臣们,他们原本有多少田,现在手里依旧是只多不少。

大唐给普通百姓均的田,都是所谓的“无主之地”。

开国时就改变不了的“祖宗之法”,现在就更别指望了。别说是李林甫,就是基哥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土地改革的结果就是立刻亡国,天下大乱,形同自杀。

李林甫想改土地政策,基哥就会杀李林甫。

简单说就是拿着绢帛从百姓手里买粮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么玩的好处是官府不需要垫付“和籴款”,拿到的都是“现货”。

当然坏处也不少,最大的一条便是和籴的粮价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若是丰年倒也不怕,就怕出现关中大旱这样的情况,官府拿着绢帛,也在本地换不到粮食!

现在,方重勇提出了第三种“和籴”的办法,说白了就是“以信用货币对期货”,从原来的以物易物,到现在的以虚对虚!

交子发行多少,朝廷有很大的控制权,不存在“垫资”的情况。简单说就是融资成本很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