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绿帽公 > 第298章 沸腾的大厅

第298章 沸腾的大厅(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仅苏立仁,在座的这些商贾恐怕想过这件事人没有八成,也有七成,可最后却没有一个人做成的,从此就能够看出来,在江南之地建造纺织厂,纺织丝绸锦缎是根本不可行的一件事。

倒不是苏立仁没有能力,如果他没有能力的话,也不会有‘苏半城’这个称号了,之所以苏立仁和许多商贾都没有在江南建厂,纺织丝绸锦缎,原因是这件事实在是太过意困难了。

先不说别的,要知道丝绸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要养蚕,等到蚕结成茧后,在将这些蚕茧给解开,慢慢的纺织城绸缎,而这个过程可是非常严谨的,没有一定的经验,你根本就养不出好的蚕,没有好蚕,就更加不用提什么蚕茧了,没有蚕茧,你还想纺织绸缎,做白日梦吧。

就拿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来说,当今世上,纺织丝绸最好的就要数蜀中申家了,可没有人知道,申家从学习纺织开始,到真正的成为天下第一家,用了千余年时间,想想古人那平均三十多岁的过程,就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的艰辛了。

这还仅仅是第一关,即使没有好的蚕茧和绸缎,使用一般的也可以,只是纺织出来的品质有所下降,可如果能够进行量产的话,也算一种稳定的收益,毕竟天下能够穿得起顶级绸缎的也就是那么点人,剩下那些地位不高,却又想享受上流人生活的人,穿这些也就足够了。

无论是家族还是势力,牵扯的人多了,就会出现一种非常麻烦的事情,那就是扯皮,有人激进,就会有人保守,而这些商贾,无论是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势力,他们能够成为大商贾,除了有一定的能力之外,依靠的都是背后的靠山,这些人可能是家族出仕之人,也可能是他们利用关系巴结上的大员,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有这些靠山的照应,他们就不怕遭受巨大的损失。

所以,对于这些大商贾来说,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手段和技巧,只需要保持稳定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华夏的商家文化非常古老,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朝末年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苗头,可随着满清入关,这点刚刚冒头的苗头又被彻底扼杀了。

没有竞争,又怎么会有发展,后世那些‘砖家’都将华夏资本发展的缓慢的原因归纳于儒家文化的打压,可要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自己没有能力发展,却将结果归咎到别人身上,岂不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事情。

“不知段明府所言是何种生意。”有人问到。

“某所言不是别物,而是丝绸锦缎,某准备在杭州建立一间偌大的纺织工厂,利用那些南下就食的灾民,招募工人,这样一来,既能够安稳了那些南下的灾民,不让他们闹事,还能够给他们一个做工的地方,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不知道诸位对于这件事觉得如何。”为了避免再生意外,段简索性将事情全部给说了出来。

除了没有秘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人手问题,江南人口一直稀少,在加上江南之地天气适宜,物产丰富,一般的百姓不像关中等地百姓活的那么艰难,对于视土地入命根子一般的华夏人,谁又会放下土地到工厂里去做工呢,即使工厂给的钱财比种地还要高,可对于华夏百姓来说,只要不是吃不上饭,他们还是以种地为主,当然了,这个困难,在即将到来的两万灾民面前,已经不算问题了。

听完段简这番话,在座的众多商贾出人意料的是,即没有议论,也没有回应,而是相互看了看,如此诡异的气氛,让段简更加感到疑惑。

“怎么,诸位莫非觉得某的这个主意不成。”段简急忙问道。

“这......段明府,说实话,您的这个主意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

说道这里,苏立仁苦笑着不忍在说下去了,同时,原本心中热切期盼的念头也彻底打消了。

作为杭州有名的‘苏半城’,对于建厂,纺织丝绸锦缎这件事,他早就想过了,毕竟,无论是一般的麻布还是珍贵的丝绸,在这个时候都是可以直接当成钱财来使用的,甚至于,这个时候的布匹绸缎还是一种非常保值的货物,就像是后世的黄金一般,甚至于许多平民百姓平时没东西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掏钱,直接拿布匹进行更换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对于这件事他也仅仅是想想而已,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这个看起来一本万利的生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