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二百零三章庙堂之高(三十三)

第二百零三章庙堂之高(三十三)(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侯大勇命令飞鹰堂在河中投放石碑之时,只是想到如何赶走赵匡胤,并没有考虑到会连累到如此多的河工,此时柴荣话已出口。皇帝金口玉牙自然无法更改。

回到营帐之时,侯大勇想着无辜被处死的河工,心里不免有些内疚,虽然并不是自己下令处死河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河工也是由于自己而死。侯大勇并非婆婆妈妈之人,此时知道事情已无法扭转,稍稍有些难过之后。也就把此事抛在了一边。

按照惯例,侯大勇坐在帐中练习《天遁功》,他练习此功法已有五年时间,虽说一直没有练成传说中的内功,身体却受益多多,耳聪目明,侯大勇初期也没有感受到此功法的妙处,但是。随着功力日渐加深,侯大勇对天遁功理解的越来越深。

天遁功开篇引用了老子地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侯大勇原本对此并不了解,这些“道”之类地话,对于接受过现代教育地侯大勇来说,实在是有些玄乎。

可是练习天遁功后。侯大勇每日精力旺盛,可以说是百病不侵,他对于“道”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却从天遁功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古代道家“整体”理论地妙处。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道家需要始终从整体出发。天遁功并没有针对特有的疾病,但是固本强源,也就间接对付了所有地疾病。

侯大勇见到众人的目光。只好干咳了两声,道:“依臣的愚见。这件事情肯定有人捣鬼,其用意十分阴险,就是想搞乱朝政。”

侯大勇知道第一块石碑的来历,而确实不知道第二块石碑地来历,所以就说了一句费话。柴荣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仍然盯着侯大勇不转眼。侯大勇只好继续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这件事情谁能从中受益,谁就最有可能是主谋。”

听闻此语,三位大臣眼睛一下就睁圆了眼睛,紧盯着侯大勇。

侯大勇不紧不慢地道:“最大的受益者是西蜀,现在我军大兵集结于凤州,西蜀当然希望我们内乱,所以,此事最大可能是西蜀的奸细所为。”

范质是资深宰相,处事极为老道,他赞许地看了一眼侯大勇,心道:若因为两块石碑而大动干戈,轻无数人头落地,重则引起朝堂动荡,侯大勇把此事推到西蜀身上,倒不失为一条妙法,侯大勇能快速崛起,看来也有些真本领。

侯大勇来到大周已有六年多时间,岁月似乎没有在其身体上留下丝毫痕迹,侯大勇甚至比六年前的身体状态还要好一些,侯大勇知道这要归功于天天习练的天遁功,正因为此,对于陈抟这类神神秘秘的高人。侯大勇也有那么一丝高山仰止。

正在灵台空明之时。侯大勇忽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音传入耳中,若不在练功状态之中。这类细微的声音他也听不到。侯大勇仔细分辨了一会,这是二人的脚步声,而且这个脚步声和巡逻军士的脚步声音不同,巡逻军士十人一组,脚步声既响又有节奏,而这个脚步声音细微且无节奏,料是夜行客所发出地脚步声。

平常时候,侯大勇及众位大臣在距离柴荣如此近的时候,都是不能拿武器的,只是在狩猎期间,所有的近臣都充许带武器,侯大勇随身武器是一张大周禁军制式长弓和一柄飞龙刀。

柴荣以及几位重臣的营帐都有前后两道门,前门是大门,后门是小门,小门也就是预留地安全通道,只能从里面打开。侯大勇轻轻地拉开小门,通过一条小缝向外观察,在柴荣大帐外围,有四支点燃的火把,照亮的营帐四周。

李重进也暗自松了一口气,王增之言让李重进第一次认识到侍卫司和殿前司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两块石碑锋芒都指向殿前司,这让李重进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虽然他对侯大勇不满,可是对于侯大勇这种解释还是很极为欢迎地。

侯大勇的解释,也正是柴荣最想要的答案。

当柴荣的目光转向范质地时候,范质接着侯大勇的话题道:“西蜀的离间计,就如南唐的手法如出一辙,他们打不过我们,就妄图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其心可诛,只不过这等小儿般的离间计,怎么能够骗得了英明的陛下,从这一点我们也看得出,西蜀对战事毫无信心。”

范质眼睛余光见柴荣脸色平常,知其没有反感,又道:“石碑事件,朝廷应当淡而处之,正所谓见怪不怪,其怪必败。至于挖出石碑的民工则全部处死,免得他们四处播弄谣言。”

柴荣也不想因为两块莫名其妙地石碑破坏北伐大计,就道:“范相所言是老成谋国之道,石碑之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大家再也不准提及此事。”又对着李重进道:“李将军,此事就由你来办,凡是知道石碑的村民,悄悄集中在一起,全部处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