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第一恐怖军 > 075掘炸黄河

075掘炸黄河(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1、顷闻我军决兰封口,引黄河水淹日寇,其计甚佳。但水经黄河故道,鲁西、苏北受害最烈,豫东仅占一部,于豫省军事关系较小。

2、查黑岗口水位较开封高出30丈,堤身两侧皆水,历来称为险工。如在该处决口,其大流直趋开封,经朱仙镇、尉氏直贯汴周公路,横断亳、柘、周、漯河公路,与军事关系最钜……

3、开封为河南政治中心,首应破坏,免致资敌。

受到各种炸黄河堤坝放水的建议后,激ang激e石深思熟虑后,在陈果夫的建议批示:“电程长官核办。”

当日军于6月1日占领睢县,迫近兰封、杞县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即决定决堤,并通过侍从室主任林蔚向激ang激e石请示,得到蒋的口头同意。但程潜等深知此举的后果严重,又以正式电文请示,经蒋以电文批准后才开始实施。

075掘炸黄河

憾山易,憾我七十四军难!——张灵甫

如何保证转移中的十万大军安全,“以水代兵”——掘开黄河堤坝,放河水淹、阻日军。这样一个祸害了数百万老百姓的议案被摆放到了激ang激e石的办公桌上。

当时第一战区虽然拥有近30个师的数十万军队,而且大多为中央嫡系的所谓主力部队,却因为多数畏敌如虎,抵抗不了日军2个多师团的西进。激ang激e石决定决黄河堤,制造水障,以阻止日军西进。激ang激e石的这一主张并非临时产生。早在1937年7月间,他的德国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就曾建议他“将黄河决堤”以阻止日军。

陈果夫于1938年4月3日建议在武陟决堤。陈果夫发电说:

第一战区召集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河防的军政人员开会,研究决堤位置,最后选择中牟县赵口。遂令第20集团军商震负责,限6月4日夜12时掘堤放水,同时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迁往洛阳。商震令万福麟第53军1个团施工。至6月5日上午,因地形关系仍未完工。激ang激e石在电话中令商震“严厉督促实行”。商震带参谋处处长魏汝霖去监工,加派刘和鼎第39军1个团协助,并令工兵用炸药炸开堤内斜石基。下午8时放水,因缺口倾颓,水道阻塞,又未成功。6月6日又重挖缺口,仍告失败。

(呵,不知道是因为以前的工程太牢固,还是商震的部队太无能,居然搞了这么多天都没炸开。)

委员长钧鉴: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地……

4月21日,姚琮(时任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发电建议说:

熊次长**勋鉴(即熊斌,时任军令部次长):黄河旧险地方在考城以东者如河北之刘庄、鲁省之朱口,倘即刻施以决口工作,更于旧河道下游多抛埋柳枝,则河水必改道南向,一时造成泛滥区域,虽不能淹没敌军,至少可使其行动困难,全局情势必将改观……

陈诚转呈王若卿建议说:

蒋委员长:据炮兵第16团王团长若卿报告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