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帝传 >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由于兰丝率领的魔法师部队在战役的第一阶段耗费了大量的魔力,因而需要足够的时间冥思以便恢复所消耗的魔力。所以,在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后,魔法师部队便开始休整起来。

将较为弱小的盟友部署在第一线倒也罢了,可是肯洛居然在整个第一道防线只放置了一个英格兰尼本土兵团,而且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之间部署的本来就不多的“筑垒地域”部队,竟然全部都是战斗力较弱的盟友部队,这简直是对我的污辱!如果肯洛能够将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与盟友的部队间或部署,如果他在第一道防线的后面部署几支战斗较强的快速反应部队,我军在第一阶段自然也就无法取得那么辉煌的战果。

至于说现阶段,如果肯洛能够完全放弃骑士的作法,命令所有的部队隐瞒自己的番号,那么我军在进攻前就需要发动几轮试探性的攻击来查明敌军的防线弱点;如果肯洛还能够经常命令部队在夜间偷偷轮换防区,那么我军寻找突破口就会更加麻烦。当然,如果命令萨弗斯的黑衣兵团强行突击,我估计黑衣兵团无论将哪一段地区当作突破口都会成功——只不过如果运气不好正撞上敌人的王牌部队,损失可能会稍大一些,而且这样蛮干也失去了战争的美感。

战争进行到现在,敌军的损失虽然巨大,可是除了英格兰尼第五兵团外,英格兰尼自身的实力倒也没有太大的伤筋动骨。而且,敌军剩下的部队,战斗力比第一道防线要强上一些。说到英格兰尼第五兵团,我多少点有惋惜的感觉:作为一个影剑士,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因海姆不应该被普通的士兵杀死——多明戈就是打着这种冠冕堂皇的旗号,将当时已经是生命垂危的因海姆击毙的。

真是个混蛋!堂堂的影剑士被普通士兵杀死固然是一种屈辱,可是被黄金骑士击毙难道就不委屈了?!让因海姆增加我的武勇之名不好吗,我还从来没有杀死过圣骑士、影剑士和魔导师这种顶级的强者呢。

“大纵深”突破的战术已经被证明是大型战役中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这一次,我仍然打算采取这一战术。问题是,担任尖刀任务的部队应该换一下了。

第三十六章

战役的第一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我方的军队还拥有九十六万人,而敌军则只剩下四十八万军队了。现在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变成了二比一,胜利的天平显然又向我这边倾斜了一些。对敌人来说更为糟糕的是,他们还不能撤退。

这个良好的开端使我军的士气更加高昂了。

最初肯洛摆出一副死守架势的时候,讨英联军中有些人还对胜利抱着怀疑的态度呢。不过这也怪不得那些人。上次我在鸠格保卫战中曾经证明过:只要不是野地浪战,防守方多少可以占据一些便宜的。

可惜的是,肯洛只学会了野战防守的表象,对其中的精髓显然并没有完全掌握。

d集团军虽然没有进行过什么激烈的战斗,但是急袭过程中马匹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敌人两道防线之间虽然只有三十公里的距离,但是黑衣兵团并不是走的直线,因为途中遇到敌方的营寨时,黑衣兵团为了完成任务通常都是绕道而行——除非面前的敌人完全堵死了前进的路。也就是说,d集团军的士气可能比战斗之前更旺盛了,可是突击能力却有所下降。当然,让d集团军继续担任尖刀部队的任务也不是不行。别说只是急袭了四十多公里,就算连续行军了一百公里,黑衣众还是黑衣众。虽然未曾亲眼见过玛哈亚的峡谷一战,但是仅仅只是听了夏默的转述,我仍旧不免对黑衣众肃然起敬。既然能够攻破配置了强弩、连弩甚至是雷神弹的马车防线,那么黑衣众还有什么防线攻不破?!

还没有将改换尖刀部队的问题摆上桌面,凯森就主动来找我了。

我知道凯森对萨弗斯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竞争情节,只是没想到他向我要求任务时情绪居然会那么激动。如果当时有旁人在场,他肯定会产生这样一种鲜明的印象:凯森圣骑士对我将第一阶段的突击任务交给萨弗斯非常吃醋。

飞熊兵团本来就有善穿插、能奔袭的美名,而且草原边缘族人有行动迅速诡异、战斗力强悍的特性,最为适合完成这种突击、穿插的任务。虽说草原马比内陆的高头大马看相差一些,负重差一些,短途冲刺差一些,可是草原马的忍耐力和长途奔跑能力在整个大陆首屈一指。另外,凯森的军团是清一色的骑兵,而且每个骑兵还拥有两匹以上的坐骑。仔细说起来,凯森的军团比萨弗斯的军团更适合完成这类任务。

既然凯森强烈要求,我也就顺水推舟将突击任务交给他了。其实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这一次肯洛倒是学精了一些。他在一线的背后部署了相当多但人数少得可怜的“筑垒地域”部队,层层叠叠,厚达五公里。所以说,上一次的防线好突破些,而这一次的防线难穿透些。古人不是说过吗?请将不如激将。如果第一道防线就交给凯森,待他发现第二道防线是块硬骨头时,他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强烈的战斗激情了——军队统帅需要考虑的事情还真是多呢,有时候派兵遗将的先后次序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规模较小的战斗中,如果防御工事建造得好,例如濠沟挖得足够深、栅栏建造得足够坚固,再加上一点地利,那么防守方所占的便宜就不会比守城少太多。如果战斗的规模在万人以下,想要一举攻下防守方的阵地,那么进攻方的人数必须在防守方的三倍以上才有把握。如果战斗规模逐渐变大,情况就会由量变转换为质变。这时候,防守方就会遇到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防守方很难猜测出对方的主攻方向。如果平均部署兵力,那么如果进攻方集中兵力以雷霆之势从防守方某一地段突破后,防守方就会面临非常困窘的局面。

一般来说,解决这个难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三种:一、获得足够多而且准确的情报;二、依靠统帅敏锐的判断力或者惊人的直觉;三、使用非常的手段。

第一阶段的战斗中肯洛居然将第二道防线部署在三十公里以外其实是非常大的败笔,真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上次鸠格市守卫战的时候我确实利用了对方重步兵和下马骑兵的溃败,以至于一举将肯洛的军队冲溃。难道说肯洛将两道防线之间的距离设置得那么远,是因为上次惨败造成的心理阴影?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可要高兴得偷笑了。

在这种规模的战役中,设置两道防线还是有必要的——除非主帅有把握对方绝对无法突破己方的防线,否则万一让对方突破防线而且还无法堵住缺口,那么防线上的士兵多半会进行一次标准的溃败逃跑表演。

假如让我来布置两道防线,除去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多半不会让两道防线之间的距离超过十公里。即使是骑兵(无论是追击的敌军还是溃败的己军),经过十公里的急驰后还能剩下多少冲力?相反,如果我军的哪一段防线出现了危险,在第一道防线中相邻部队抽出支援兵力的同时,第二道防线的骑兵进行支援时大约只需要短短的二十分钟。当然,如果说第一道防线上的受攻击的区域连二十分钟也支持不住,那我也是没办法的。想到这里,我自然免不了对肯洛的部署继续表达不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