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七四九章 狸猫变老虎(上)

第七四九章 狸猫变老虎(上)(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无奈之下,他们的目光转向了昔日的对头一一沈就身上。这今年轻人的厉害,他们早已领教,而且他是皇帝宠臣,储君之师,且本身已经是礼部右侍郎兼东南经略,更可怕的是,他还不到三十岁。这样一个极可能长期主宰大明朝堂的大人物,还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

刨去往日的恩怨不谈,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靠山了;至于往日的恩怨,不过是因为他恰逢其会,坐在了苏州知府的位子上,而他们想要拿下苏州,所以双方才刀兵相见,结下了梁子。

但现在,当时得罪他的陆绩已死,沈就也不再只是苏州的父母官,双方为什么不能破镜重圆呢?

听邵芳将九大家的心曲款款道来,沈就并不觉着快意,更不想耻笑他们。因为踏上政坛那天起,他就知道政治这东西,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刨去那些道貌岸然的伪装,唯有永远的利益而已。谁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谁就该是你最亲密的盟友,没必要为此矫情。“我也还是那句话”沈就缓缓道:“关键要看态度,拿出诚意来,让我看看还有没有帮他们的价值,然后再说别的。”

“。& 0”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就像投名状一样,邵芳沉声道:“昨天听您说,过了十五要去衢州,想必是为了银矿的事情。”

更悲惨的是,从前年冬开始,另一场对通倭汉奸的清算展开了,这次的矛头,更是直指江南官员的母体一一以九大家为代表的闽浙豪族在那个没开海禁的年代,这些家族都或多或少参与进走私之中,当然少不了和倭寇合作,甚至直接加入,为自己的货船护航,甚至有做的更绝的。

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哪怕过去这些年了,官府依然能找到他们通倭的证据,何况这年代也没那么讲究,三木之下,什么证据都有了。于是一个个世家子弟被抓进牢里,哪家也不能幸免,真要是按律判刑,全抄他们九族也不冤。

与前两个相比,第三方面的打击并不显眼,但却是最致命的……苏松纺织业的大发展,已经远远把江浙这边落下了,现在江北纺出来的丝绸和布匹,要比江南纺出来的光滑坚韧、色彩鲜艳的多,而且产量更是多车哥多。

结果在伞场竞争中,江南所产的丝绸和棉布,完全被质优价廉的江北货击败,滞销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下,江南的纺织业几近萎缩,大有沦为江北原料产地的趋势。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江南大族将永无翻身之日,彻底成为江北那些暴发户的附庸,可真要呜呼哀哉了……

沈就点点头,淡淡道:“本官分身乏术,已经拖了一年,封了了结的时候了。”“大人抵达之日,便是混乱平息之时,一切恢复到原样。”邵芳定定望着沈就道:“您看如何?”沈就沉就片 刻。缓缓摇头道=“不。 还不够……”

还是七点发吧,养成好习惯……

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归根结底,人们的一切劳动,都是为了财富的增加,哪怕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39的年代,读书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它可以通向,一条迅速致富的捷径罢了。

没人否认做官可以 占据社会的顶端,但谁也不敢保证一辈子不拌跟头,更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也能登上朝堂。所以不论做到多大的官,那头连着的,永远是自己的家族。如果把一个个书香门第、世家大族比喻成土壤,那从这些家里走出来的官员,就是土里长出来的庄稼。

如果土壤变得贫瘠,长出来的庄稼,怎么和人家肥上中的出产相比? 无论数量和质量,恐怕都是比不了的。不信拿一份朝廷官员的名单,按照户籍分类之后,你会发现,无论从官员 的总体数量,还是高官的数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眼见着 已经被江北超越,自己的实力却遭到持续不断地、多方面的沉重打击,江南大族若还不设法自救,就真的没救了。

但思来想去,他们能采取的办法不多,因为朝中的子弟兵几乎被一扫而光,甚务连中坚力量都快被清理干净了,固然还有一大批年轻才俊,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帮不上什么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