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七三九章 聚和堂中

第七三九章 聚和堂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沈就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样的世界啊一一孩子由集体养到成年,一直到成亲都不用花自己一分钱,这是乌托邦,还是共产社会啊?不由口吃道:“这这,如何保证各家都能遵守? 他们不想孩子吗?”

“所以对其父兄也要常说教。”何心隐道:“教导他们勿怀浅近之虑,卑小之忧,以误子弟所学。勿听无稽之言、无根之谋,以乱师长之教。勿容闲人,私令小看阴报家事杂词。勿苟妇人,私送果品玩好 等 一 一 一 一 一r”“只靠说教吗?”沈就喃喃道,如果说服教育管用,他也就不用 整天这么愁了。

“总学没有率教一人,辅教八人,以及助教十八人。”何心隐道:“这些人会时刻关注,对犯规者 以处罚,再犯者便逐出学中,不再管他。“那么学校里都教些什么呢?”沈就问道。

“一开始都学识字,不外乎百家姓、千字文、全唐诗这些,稍大之后,君子六艺都要开始涉猎,尤其是武术,以及可以强身健体的运动,都要经常从事。何心隐回答道:“这样一直到十二岁,率教和辅教们,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所展露的特长、以及家里的营生,让他们专门攻读经书,或者学习一门技艺,比如琴棋书画,算账医术、甚至是木匠瓦匠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只要能熟练的做好,就会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不会因你是读书人,而觉着你高贵,因你是工匠,而瞧不起你,因喜所有人都终生读,祠堂中定期举行讲学和辩论,即使进士身份,也有 可能被一个农夫驳倒。”这……真的可以实现吗?”沈就 问道。

“就看如何去教了。”何心隐道:“办学刚刚开始两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相信,只要教化到位,十年磨剑,一定可以培养出一群好学谦虚、自信乐道的子弟来。”

话说何心隐本名梁汝元,三十岁以前,也与世间书香子弟一般,读路,以后才跟颜山农学‘心斋立本之旨”并改名何心隐的。而转折点,正是这次‘山农打滚”沈就便趁势问道:“不知何大哥有什么所得?”

“愚以为,山农的禅意是‘夫世间打滚人何限,日夜无休时 '何心隐沉声道:“大庭广众之中,谄事权贵人以保一日之荣;暗室屋漏之内,为奴颜婢膝事以幸一时之宪。无人不然,无时不然,无一刻不打滚为何独山农一打滚便为笑柄哉?”沈就好奇问道:“为何不称老师,而呼山农?莫非因众人皆笑此老乎?”

“山农非吾师矣。”何心隐重重叹一声道:“我独憾山农不能终身滚滚也。当滚时,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无美于中,无丑于外,不背而身不获,行庭西人不见,内外两忘,身心如一。难矣 难矣 不知山农果有此乎?不知山农果能终身滚滚乎?若果能到此,便是吾师,吾岂能因众人皆笑此老,而见疑哉?可惜……我知道山农亦未能到此“口气真不小”沈就笑骂道:“邝你把j,农先生当什么?”

“视为吾友也。”何心隐正色道:“五伦之中我最重友道,天地交曰泰,交尽于友也。其余四伦乃百姓之天地,是小交。只有朋友之交尽乎天地之正大,是交之大者。”“怪不得”沈就恍然道:“接待的人,都称呼我们为朋友呢。“是啊。”何心隐点头道:“我们这里,释是这样称呼。”“对自 己人也是吗?”沈就好奇问道。“对平辈的称‘兄弟”对老人称‘父亲”对孩子称‘儿子 '。”何心隐回答道。“那亲生父母与子女间如何称呼?”沈就奇怪问道。“都是一样的。”何心隐脸上放光道:“在我们这里,所有的孩子大家一起抚养,所有的老人也由大家一起供养。”“那艿何会有孤老院出现?”沈就的敏锐,是永远不会丧失的。

“一开始的时候,是叫养老院的,所有老人都住在里面。”何心隐道:“但后来慢慢现,老人更愿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如果违背他们的意愿,将他们强制集中在一起,会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痛苦,这种违背人性的事情,是天理不容的,所以我们让子女将双亲接回家奉养,但所需的谶粮还是由公中里出。”沈就点点头,问道:“那孩子呢,也是自家养育吧?”“孩童在家长到六岁。”何心隐道:“便尽数送入宗学之中,由宗学负责其衣食,归总住宿,无需父母再操心了。”“为何要集体入学?”沈就不理解道:“还要总馔总宿?”

“但愿吧……”沈就点 点头道=“那又是办学。又是养老的。 还要管婚-丧嫁娶,这么多费用从哪里出?

“本乡学之教,虽世 有之,但原先各族各延私馆,彼此并不相同

如此,则其 子弟惟知有本族之亲,不知本乡之亲。私馆之聚,私念之所由起,故总聚于公学,正以除子弟之私念也。”何心隐道:“而且居于一家之中,只爱本家之人,居于大家之中,则视乡里为本家,可摒除私心矣。”“总食宿的好处呢?”沈就再问道。

“如果只是集中在一起学习,却又要各自回家吃饭睡觉,则暴雨祁寒,子弟苦于驱驰,父兄亦心不安。而且子弟会借机游荡玩耍,学习必不专心,所以不分远近长幼,必欲总馔总宿,所以防游荡,以转其心也。“那么多长时间可以回家一次?”沈就接着问道。“春节中秋、清明重阳。”何心隐道:“一年有十天假期。”“即是说,一年要在学堂里待三百五十天?”沈就马上想起上辈子痛苦的寄宿生活,瞠目结舌道:“其余的时间都不许出来吗?”

“原则上是都不准出来。”何心隐道:“但若是父母卧病、寿诞;或者伯叔吉凶,外戚庆吊,审其缓急,可灵活处理……一欺现弄假,即逐出族学,永不准其再入。”“这这……”沈就道=“如此半格。学 生 受得了 吗:\}”

“不会一直如此,通常子弟入学半年以后,辅教会对其进行考察,如果没有犯规,学业稍有长进,便可变运权宜、另作处理。”何心隐答道:“三年后,又会有一大考,如果学有小成,便可另作变通之处:如果十年大成,则子弟冠婚之费,全由学中支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