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六三一章一鸣惊人

第六三一章一鸣惊人(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圣人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张居正却不这么看,道:“臣的体会是,等到事情了解一段时间后,尘埃落定了,当事人都已经退冉舞台了,历史自然会有定论。”

“什么定论?”嘉靖有些急切的问。说完又解释道:“联问的是濮议之争。”

张居正沉声道:“看溢号”

“看谧号?”嘉靖道:“你是说皇帝的谧吗?”心中未免有些失望。因为辈宋以后,对隘号要求只用美谧、平谧,而不能用恶谧,也就是一味的溢美之词,拿这个说事儿。难免不能让人信服。

“不是。”张居正摇头道:“是大臣的溢号”说着伸出二根手指道:“微臣只据两派领人物的溢号,便可知故宋后世对他们的褒贬”

“皇上明鉴,这是那些人不学无术,断章取义”张居正面不改色道:“却没有站在历史舟度上。审视“濮议之争。的历史定位。”

这时候袁姊也插话道:“皇上,不妨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看看在不在理。”

“那你到说说,是怎么个历史定位?”嘉靖按住怒气道:“莫要强词狡辩,联不是可以被蒙蔽的昏君”

“圣明不过皇上”张居正。道:“微臣岂敢隐瞒。”说着侃侃而谈道:“臣研读历史的体会是,评价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能看当时人怎么看、当时人怎么想,甚至不能看大多数人的想法”

“呵呵,难道要看你张太岳的想法吗?”嘉靖不无讽刺道。

“讲”嘉靖这下来了兴趣,张居正这个方法,是他从没想到的。但一听就很有道理,因为官员的谧号。是由其身故后,士林讨论之后,交由礼部颁下的,可以说是其一生的总结定位,自有高低之分。

而对两派领的盖棺定论无疑也彰示着宋廷后来对此事的态度”考虑到英宗短寿,三人定谧时,他早已驾崩多年,这

谨身精舍中檀香袅袅,张居正清声而谈道:“当事两派主事者,支持派有韩椅,得值忠献司马光。的谧文正;而反对派的脑王佳,有的文献上说是得“单谧文”有的说是溢“文恭,的,不过两者都差不多。大褒大贬莫过于此,可见宋朝人的观点已经确凿无疑,所以微臣才敢大胆引用此事”。说着一叩到底,道:“皇上明鉴”

“为臣惶恐,当然不是。古人云,当局者迷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微臣认为,当时人受其立场、利益甚至感悄的局限,很难公正、公平的对待“濮议之争张居正沉声道:“纵观嘉估末年,宋廷积弊重重,以王珐为的两制,和以韩椅、司马光为的宰执,在改革一事上分歧很大,对立严重那个时候英宗皇帝的一片至孝之心,难免会被两派人马利用,为了打压对方,为了反对而反对”

听到这儿,嘉靖不由动容,大感知己的点头道:“倒有些道理。”在他看来岂止是有些道理?简直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大礼仪二十年,让嘉靖身心俱疲,等到尘埃落定,落花流水后,嘉靖难免回想整个过程,现起初也许是真为了“继嗣、继统。而争执,但到了后来。君臣争斗到了白热化,争执本身已经没人理会,纯粹成了为反对而反对,为压倒对方而战斗了。

世人愚昧,总是觉着那些一身正气的清流,掌握着普世的真理,永远不会犯错一般,所以将所有的非难都加诸于皇帝,和支持他的张媳、桂菩、方献夫等人身上,说皇帝不硕大体,偏执独行,说张、桂、方等是只会趋炎附势的钻营奸佞。

这是嘉靖皇帝多年的心结,他一直希望能有身后的美名,却知道大礼仪注定会给自己抹黑,但他纵使权力无边,却也没法改变人心,徒呼奈何之下,他变得无比避讳此事。现在听到张居正这样说,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但安慰归安慰,多一个张居正理解自己,还是于事无补”嘉靖有些沮丧道:“你倒是看得清楚,可又有什么用?还是没法说清谁是谁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