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崇祯有家店 > 第二十三章 君臣奏对

第二十三章 君臣奏对(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样的情况下,魏忠贤想尽各种办法将孙承宗调离辽东。

其实孙承宗索要不过二十四万军饷,朝廷怎么可能拿不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孙承宗怕也是心灰意冷,这才动了辞官的念头,或者说用辞官来做最后一搏,只不过这最后一搏失败了。

东林党曾经也想托庇于孙承宗旗下,只不过孙承宗并不擅长党争和争权夺利,当然也有魏忠贤篡权的原因,孙承宗只能在自己最想施展抱负的时候,黯然收场,最后悲壮的战死。

虽然崇祯皇度软禁了魏忠贤,没有杀他,可是崇祯皇帝也知道,魏忠贤做了些事情,但是坏事也没少做。

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于是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

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

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于是请求罢官。

只不过天启皇帝没允许,魏忠贤的策略没有奏效,但是孙承宗在辽东,魏忠贤就在天启皇帝身边,加上天启皇帝的身体状况堪忧,魏忠贤能够做很多的手脚。

天启五年,马世龙误信降人降将刘伯漒,派鲁之甲、李承先袭取耀州,中计身死,损失四百余人。

或者说这就是当时党争的环境,党争高于一切,非彼即此,至于国家兴亡,百姓死活,全都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朝堂上就是你争我夺,你赞成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赞成,无分是非,无论对错。

穿越过来之后,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是很单纯的,那就是杀或者不杀。

从来没有想过重用魏忠贤,一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要收拢权力,绕不过的就是魏忠贤。二来也是因为魏忠贤的人品,说实话,崇祯皇帝对魏忠贤并没有那么信任。

于是魏忠贤党羽趁机弹劾马世龙和孙承宗,孙承宗于是强烈请求辞官,十月,天启皇帝同意孙承宗辞官,并给孙承宗加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并派人保护孙承宗回家。

在崇祯皇帝看来,孙承宗当时辞官,只不过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魏忠贤却鼓动天启皇帝答应了下来,让孙承宗结束了四年的督师生涯。要知道当时孙承宗已经准备出师平辽了,宁远城修复,关外的守备器械也已建造完毕。

孙承宗上书朱由校请求发军饷二十四万,这样就可以大举进攻了,但兵部和工部却横加阻挠,向朱由校进谗不能给钱,孙承宗上书催促无果,孙承宗大军因此没有出征。

这里面充满了魏忠贤的影子,他担心,他害怕,一旦孙承宗平定了辽东,朝堂之上还有谁能够和孙承宗争权?孙承宗也一定是誉满天下,魏忠贤怎么敢让孙承宗平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