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三古堆 > 第292章 潜入寿县城

第292章 潜入寿县城(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又过了很短的几年,到了1902年,大镜面的生产终止,毛瑟手枪又有了新型号。那就是

该型驳壳枪采用了新的机锤,俗称“小环”机锤,也称“麻雀头”机锤,左右两侧又有了凹槽,又有了铭文。

柯川团长说:“我想说的重点不在机锤,而在机匣表面的样子。不知是应意大利的要求,还是毛瑟厂出于怎样的想法,这枪的机匣表面,没有凹槽,没有铭文,没有商标,光光的就是一整块平面。”

他指着大镜面说:“枪的左侧是如此,再看右侧,右侧同样也是光光的一块平面,凹槽、铭文、商标,也是什么都没有。"

“不仅什么也没有,机匣两侧还打磨得十分光滑,在某种条件下,能发出镜子一般的反光。"

“就因为机匣两侧光亮平整,如镜子一般,这枪来到中国后,便有了一个俗称——大镜面。"

这时秦少敏插话了。秦少敏说:“不是给意大利海军定制的吗,怎么会来到中国呢?"

他拿出警卫员常海的佩枪。

常海的佩枪也是一款与倪玉霞缴获的大镜面同样式的驳壳枪,不过稍有不同。

“这是枪的左侧面。机匣表面,扳机正上方开有一个几何形状的凹槽,握把上方也有一个环形槽。”

柯川指着常海使用的驳壳枪说。

“枪的右侧面呢,扳机上方开有和左侧一模一样的凹槽,握把上方也有一个凹槽,但和左侧不一样,它不是环形槽,而是一个矩形槽。"

柯川团长作了解释:

原来,毛瑟厂在完成了意大利5000支合同的生产后,没有立即下马,而是又继续生产了一批,作为商品销售。这批商业用品出品不多,大约20000支左右,几乎全部卖到了中国。

柯川团长最后说:

除了机匣表面与众不同,该大镜面驳壳枪和以前各型驳壳枪相比,诸元参数没啥不一样,也是10发固定弹仓,也是半自动发射,枪管长也是140毫米,口径也是763毫米。

还说:

柯川仔细指点着说。

众人看去,果然是。

“开出这些凹槽据说是为了减重,也有说纯粹就是个装饰。”柯川团长继续说,“这枪的机锤,是一个向中心一层层凸起的铁疙瘩。根据形状,有称‘圆锥’机锤的,也有称‘海螺’机锤的。"

柯川说,这种枪也有一种说法。话说1899年,意大利海军向毛瑟厂定购5000支驳壳枪。这批驳壳枪的样式与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

“该枪的机锤,已经不是原先的‘海螺’形,而改变为一个圆环,称作‘大环’机锤,或‘圆眼'机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