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三古堆 > 弟16章 光头老六

弟16章 光头老六(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

它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它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它们有哪些种类和用途?

关于“鼎”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远至4000多年前的夏禹神话时代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这应该是关于鼎的最早的记载

其实,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归纳起来就是: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

而且鼎是一种古人用来蒸煮食物的器物,风行于商周时代。

后来才演变成有像征意义的国之重器,因而其身价才倍增!

而寿县的这件楚大鼎,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沛然手里不仅有楚大鼎,还有几十件体积较大的青铜器,都和楚大鼎一样,是文物贩子不愿染指的器皿。

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