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

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三代而上,漕法未备,建置无所于考,今陛下开辟,设漕船以治船以转粟,国计允赖,实我国家根基之壮举,万世之长计也。”

匠人学堂之中,还有女校织院,读书之外,还要学习纺织,除此之外,也是要读算学,主要是为了日后持家守业算账。

偏殿摆满了朱翊钧的奇思妙想,一进门的左手边,是一堆造船厂送来的各种船只模型,还有一个水池,来验证一些船只模型的受力,而右手边北侧是七个橱窗,里面摆满了各种典籍,是大明新政的总结,在窗台前,还有一架琴,朱翊钧不喜乐理,那是王夭灼的乐器。

对张居正的清算,明面上是张四维作为首辅做的,但其实,申时行作为阁臣,非常清楚,是万历皇帝发动的。

就像朱翊钧的脚踏板车,都叫旱鸭子,但它的正式名叫踆乌。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吏部右侍郎申时行走进了偏殿,除了吏部事,他还是《大明会典》的副总裁。

“我?经邦济国?”王崇古本来乐呵呵的听着郭朝宾如数家珍一样的说着工部团造,结果突然被提到,有些懵。

申时行,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一个当了十五年辅臣的老好人,和稀泥和的一塌糊涂,申时行看起来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首辅。

这种轮换,是为了保证朝廷的向心力,保证大明政治格局的基本稳定,天子管京堂,京堂辖外官。

但在朱翊钧的眼中,现在才四十五岁的申时行,做事慷慨激昂,是变法革新派里的激进派,申时行在万历六年,甚至批评过老师座主张居正,批评的理由非常简单,万历六年张居正归朝之后,关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全部推行清丈和一条鞭法中,张居正反对了激进的全国推广,而是选择徐徐图之,一地一政的办法。

“这里有一本内帑出的会计财报,三位党魁走的时候,交给投钱的遮奢户们,钱花在了哪里,又从哪里赚到了钱,为什么给他们那么些分红,都写的明明白白。”朱翊钧让冯保拿来了四份厚厚的书,这是自万历三年起,累计3712万银的投资盈利明细。

“免礼,坐。”朱翊钧示意申时行就坐。

汪道昆是浙党,风水轮流转,为了保证松江府属于朝廷而不是某党的私产,这种轮换是极为常见的事儿,例如一直在张党手中的两广,在凌云翼之后,到了晋党王家屏手中。

包括不仅限于:三桅五桅船配给、舶来粮份额、瓷器、铁锅、丝绸、布料出口市场、出海船只的堪合、市舶司监当官吏的占比等等。

去年按照大明各方需求,各种大小船只共营造一万两千余,安置了十九万丁,丁是成年的壮劳力,在统计口,一家一户顶多一个到两个壮劳力罢了,毫不客气的说,现在造船业是,大明百万船匠衣食所系。

“申侍郎,此去松江府,朕希望你能不负先生期许,把松江府经营妥当,松江府乃是大明开海的桥头堡,兹事体大。”朱翊钧详细没有寒暄,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期许。

“待会儿结束之后,将申学士叫来,前往松江履任,不是小事。”朱翊钧挥了挥手,宣布此次廷议结束,而后宣见去地方巡抚的外官。

他,王崇古,僭越佞臣,谄媚投献,读书人嘴里为了求活的在世严嵩,突然之间,就成了经邦济国,还是从当朝明公,工部尚书的嘴里说出来的,这让王崇古一时间很难接受这种身份的转变。

民间把漕粮箱叫做太岳箱,而且形成了一种习惯,散装颗粒货物,都用漕粮箱运输,郭朝宾叫习惯了,差点在文华殿上说错。

在需要送到文华殿上进行廷议的内容结束之后,工部尚书郭朝宾简单的汇报了下,大明皇帝开海投资的诸多成果。

四十五岁的申时行是激进派,五十岁的申时行开始和稀泥,大抵,他在滚滚大势之下,选择了明哲保身。

作为张居正的门下,在张居正被清算时,毫无作为,在继任首辅之后,也什么都没干,更没有继续推行新政,最终也是在国本案里,因为怕事,干脆致仕回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