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道 > 第七十章 【标牌】

第七十章 【标牌】(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说起来这宋朝吃羊肉也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三百五十余只,宋仁宗时每天要宰二百八十余只羊,宋英宗朝减少到每天四十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而猪肉只用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甚至,就连苏东坡在东京混的时候,虽然每天吃羊吃到腻味,写诗称“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当他被下放到惠州监视居住的时候,仍然会被每个月一次的官廨杀羊所吸引。作为罪官他,当时已经没资格吃官廨供应的羊肉了,所以也就悄悄的弄了些羊骨头回去烤熟了吃解馋。

因此,这宋朝的猪肉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或者说猪肉仍然是低档的肉食,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中称北宋末年时,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汴梁,城中猪肉摊贩无算,并有专职的屠户负责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

这个……俺不喜欢唠叨多嘴,只愿各位书友,不遇雾霾总是晴,点个收藏行不行?

苏澈自己一看,也觉得黄大郎言之有理,再动笔时黄大郎还不忘要求道:“最好能是笑脸,毕竟这东坡肉乃是要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还有那子瞻帽……”

作为后世并列的三苏之一,苏澈虽然强在政论史论还有诗赋,但他的画工丹青也极为不俗的,在黄大郎的要求下,一个笑意盈盈、头戴子瞻帽、蓄着短须的中年苏轼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甚至苏澈还拿过黄大郎画的标牌草图,就在竖圆留白里画了个缩小版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苏澈在画完之后,丢了笔便喟然坐倒,急喘了几口气后,随意的用大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哈哈哈大笑了起来,却拿眼望天道:“大郎,你瞧如何?”

这一刻,众人都知道他唤的大郎可不是黄大郎,这也让黄大郎感到自己的责任突然间重大了起来……这事要是做砸了,丢的可不是自己的脸了。

既然大事已定,姚政急忙给了黄大郎眼色去将苏澈扶回了主位,然后要姚伯在末席给黄大郎加了个位置陪坐。

苏澈痛饮了一杯之后,老眼中却涌出了浑浊的泪来,道:“因乌台诗案,家兄被贬黄州,老夫也被贬筠州,元丰四年时老夫来黄州探望家兄,家兄其时家境窘迫,却每日都割了一刀豕肉做东坡肉与老夫吃酒,后来才知乃是他典当了一块心爱的徽砚……呜呜呜!”

这苏澈忆起了亡兄,谁人够格去劝,就算曹知州也不够格啊!

不过苏澈虽然人老,但也并不昏聩,待情绪消退之后倒也能记起正事来,开始问起这之前黄大郎吹牛说三年可以让东坡肉卖遍大宋疆域,五年内可以让猪肉上得了酒席的事情来。

前文有说,宋代与前朝唐隋一样,牛肉最贵,羊肉次之,猪肉贱。

原因之一是此时华夏的家养猪种都是野猪驯化的黑皮猪,别说白皮猪了,就是花皮猪都少见,也就在湖广一代刚刚开始驯化成型,黑皮猪的特点就是皮厚带毛、肉质结实、且因为此时的阉猪技术还没有成熟(阉割小猪存活率低),猪肉的骚味也即膻味很大,所以有钱人都不爱吃,只有穷人买来改善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