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 > 第三百六十三章对比

第三百六十三章对比(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一对比,可不得了了。陈燮的好处一件一件的出来了,相比之下,文臣们除了则败事的多,建功的少。要说比文章比嘴巴上的道德,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登基九年了,看着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每每关键时刻,都是陈燮这个海外归来的臣子力挽狂澜。就这样,文臣还不肯放过他?为啥?道理很简单!文官的利益!

很多事情,不难想明白,不然朱由检也不会说出文官皆可杀的话。不过他还是搞错了一个问题,明朝的败坏,真的是由体制导致的。大明要用文人来驾驭武将,目的是内部的治理更为容易。国家太大,站在君王的角度,儒家的那套自然是好用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我削弱,自废武功。

怎么改变这个问题,朱由检肯定是找不到办法的。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吃撑,过一天算一天。大概就是这样了。

通州,一日行军,登州营赶到地方,天色渐万,扎营的时候,陈燮习惯性的带着一帮军官四处看看地形。通州地处平原,一马平川,对于登州营来说,是个好战场,但是对清军来说,也是个好战场。

“不算大错,那就是小错咯?”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变的狰狞,死死的盯着温体仁道:“温卿,如果登州营因为断粮,在良乡城下战败了,责任由谁来承担?是你,还是赵明利?”

温体仁立刻跪下,口称:“臣死罪!”这是很无奈的事情,明知道帮着赵明利说话会让朱由检发飙,但是温体仁也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天下的文臣就不会认同他。

“好了,当初建奴破关而入,朕问起该如何退敌的时候,温卿也是这么说的。拟旨,赵明利为一己之私,枉顾京师安危,革职回家。良乡知县上官荩,守城有功,待建奴退却,调往登州接任知府一职。各位爱卿,可有异议?”朱由检面目狰狞,声音阴冷。

“臣等俱无异议。”温体仁这一次动作很快,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救赵明利一条命。

“再,登州营粮草不济,户部应尽力供给,不使忠臣良将挨饿还要打仗。”朱由检又下了一道命令,候徇站出来道:“陛下,户部没银子。”朱由检一愣,正要发怒,看看候徇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收起怒色道:“拨内帑五万银圆,采购粮食,运往通州。”

关键的问题还是情报,这一点陈燮从来不会轻视。通州这边的官员,倒是很大胆,看见登州营的旗号,直接给城门打开,邀请登州营进城驻扎。结果没见到陈燮,苏皓宸接待的一个知州,回了人家一句:“登州营没有缩在城池里当乌龟的习惯。”

一群人给气跑咯,陈燮回来听了也没生气,一点都没冤枉他们。R1152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臣领旨!”候徇这次没话说了,朱由检怒气冲冲,转身就走,也不商议国事了。

回到后宫,朱由检问王承恩:“大伴,难道武将真的不可信么?”

王承恩心说这话我可不敢乱回答,含糊其辞道:“回万岁爷,奴婢不过一个废人,读书不多,不懂这些。不过奴婢心里有个私下的念头,哪一回万岁爷有了难处,陈思华让万岁爷失望过?奴婢可不记得,陈思华对万岁爷有何不敬之处,也不记得他有违抗旨意。”

朱由检其实不笨,只是见识不够。从小长在深宫,帝王心术不差,智商可没问题。王承恩是奴才,利益跟朱由检高度一致,当然不会帮着文官说话。

这么一说,朱由检一对比才发现,对啊。这帮文臣嘴巴上说的好听,真遇到事情,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反观陈燮则不然,但凡有令,立刻执行。就这一次而言,人在南阳,兵部的人都说指望不上了,当初还是朱由检坚持,心里似乎有那么一个信念在支撑。结果,陈燮不负君恩,轻装急进,真的赶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