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盗墓之南洋惊潮 > 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55节

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55节(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的头灯在棺材里看着,他们应该得了不少好东西,在棺材里面的四角都有一些长期落灰的痕迹,有圆的有方的,甚至还有长条的,但长条的没有取走,我看到一截木轴,那是古画儿,看上去还很完整,他却没拿,我也不会拿,我和他都知道,这画儿已经毁了,别看还能看出是画儿,只要轻轻一碰全部是渣滓。

在清朝之前的墓穴里只要发现古画,没有一个带得出来的,当年,郭未右想要挖明朝朱棣的陵墓,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朱棣陵墓的入口,但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在这个时候凹下去了一块,于是就被郭未右他们发现了,他们便改挖万历皇帝的陵墓,这下万历皇帝可就遭殃了。

由于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墓中的精美器物在打开坟墓的时候都氧化了,也没有来得及保存,可以说这次的发掘除了毁了一座陵墓外什么都没有得到。据说当时打开万历陵墓的刹那,那些字画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变白黑,最后成了一地的灰。

我了解了安全情况,这才将头灯真正地打进了墓室中,眼前的情况让我几乎惊叫了起来,我的灯光正照在那古尸的脸上,这具尸体算得上难得一见的干尸,可那古尸的半个身子靠在棺材的最里面,几乎就是坐着的,仿佛是害怕盗墓贼摸他的身上,故意坐起来了。

我的心咚咚地跳,他的胳膊也似乎是撑着地,双腿并拢,样子很奇怪。他穿了一件厚实的大袖衫,这是标准的宋代服饰,但衣服上的花纹儿却有西境少数民族的特点,上面绣着漂亮的花纹儿,他衣襟打开,却是很展地耷在胸前,那褶皱至今还能看出下葬前是熨过的。

他头上戴着高耸的帽子,加上紧贴着额头的帽檐儿,倒也显得自然,尽管皮肤灰黑色,但浓密的眉毛却像极了张飞,他颧骨很高,眼睛深陷,一脸的络腮胡看得出不是汉人。

他的腰带很普通,鎏金青铜腰带,可以看出来,蛐蛐他们很想要,用力拉过,没想到拉断了,他们可能弄走了几块,还有一些散开,掉在了棺材的周围。

这人的脚上应该有一双漂亮的鞋子,但鞋子不见了,里面的裹布搂在了外面,蛐蛐在脱鞋子的时候力气很大,古尸的脚已经断了,呈现出了一种扭曲状。

这种古青砖的主要原料为粘土,粘土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拿出来之后,马上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这种青砖硬度极高,我用手背敲上去,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也印证了我的猜测。

古人的智慧在创造方面当真是登峰造极,就拿这青砖来说,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几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砖性能优良的最好证明。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发现这种青砖在墓穴里还有些不可抗拒的缺点,也就慢慢地改成了厚砖,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砖更厚更短了,而且能垒成圆形的样子了。

宋代的墓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香糕砖,因为外型长得很长很细,和当时的香糕很相似,也就有了这么个名字,我所看到的正是香糕砖,但还有一些不同,或许是因为土壤的缘故,有的砖头发黄,最好的青砖应该是表面青黄且光滑。而且似乎也略短了一些。

我顺着挖开的墓穴朝里爬,我惊讶地发现里面的空间非常地小,一个棺材放下去,左右也只能将手伸进去。我能确定的一点是墓主人没有建造棺椁,只弄了棺材,材料是柳木。我手摸上去,木头没有酥脆,说明下面的温度一直很平均,也说明这是一口厚棺,看来里面躺着的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这时候,我注意到了古尸的腋下,有很明显的挂痕,我突然知道为什么古尸呈现出了这么一种奇怪的姿势。

我的眼前闪出了场景,一个盗墓贼下到了墓穴里,他看到了平躺的古尸,古尸脚部朝着他,他却没有将他拉出来,摸身上的东西,反而是用两根探杆直插古尸的腋下,这探杆之上应该有一副倒钩儿,古尸全身已经脱水,体重不过正常人的百分之三十,所以,他很轻易地将古尸钩了起来。

他朝前猛地一步,古尸的身体在棺材里被拉起的同时,硬生生地按在了棺材板上,古尸的腰部折断,但却能稳稳地坐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同一个只有上半身的塑料模特被人放在地上的样子。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确定在古尸头部的地方没有陪葬品,为了不遗落任何东西,就要让古尸在棺材里占最少的地方,同时这样也可以避开一些机关。这样的手法非常有效,这手法与之前那三个墓里的完全不同,可以看出他带着一丝对古尸的敬畏,要不也会像上面的那个墓,直接将古尸扯到一边,摸就行了。但他同时也很小心,就是不将手伸进棺材里摸,他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盗洞里完成的,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没有进入到棺材里,他很张狂,直接将古尸提起来,按在棺材板上,大张旗鼓地盗宝。

这手法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也算让我开了眼界。

第148章 坐着的古尸

棺材是拼接上去的,因为年代久远,上面的漆面受到氧化后已经掉光,看到的是开裂的柳木板,但这次的木板却不是像前三个被人砸开,而是沿着棺材板的边缘撬开,看来这个人很小心。

我再仔细一看找到了原因,原来上面的墓砖已经塌了,紧紧地压在了棺材盖上,应该是上方的棺材放下来后,重新培土,导致了重量过大,但这手法与之前完全不同,如果用砸开一个大洞的话,反而是最安全的办法,这撬开边缘的柳木板,实际上会导致重量的失衡。

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开棺的人与之前的人不一样。一会儿出去我就有办法验证一下。

棺材板只被去掉了两层,就是这两层让棺材已经支撑不住,正方形的样子变成了四边形,棺材盖已经靠在了墓室的边上,支撑点也只有下方的棺材板,随时可能倒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