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匡政之路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富江镇的经济思路(二)

第一百七十八章 富江镇的经济思路(二)(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叶技术员的确不简单,你们怎么不请他到富江镇来多指导一下呢?”。

“这事,唉…………”杨茂财叹了一口气,没有继续往下说。杨二苗则低着头,也不愿意说什么。

苏望到板溪村转了一圈,各个杨梅果园都实地看了一遍,丝毫不顾秋老虎一样的太阳。苏望问得很仔细,从二月份栽培嫁接开始”到六月份结果为止,每一个步骤都问得很清楚,怎么样才能得出最好的早实,天气的变化对鸟头杨梅的挂果和品质有什么样的影响,平均每亩能收多少果实”果实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杨茂财等人有的能答,有的却答不,只能说一句:“这事只能问叶技术员,他最清楚。

晚在杨二苗家吃了个晚饭,借宿了一晚,第二天早又继续。

苏望看着满山坡的果园,不由问范海阳道:“小范,你有没有做过调查,这鸟头杨梅富江镇种植了多少亩?”。

多谢诸位的支持!!!�

“杨大爷,听说你是种鸟头杨梅的能手,能给我说说这鸟头杨梅吗?”。一说到鸟头杨梅,杨茂财两眼就放光,嘴也不再哆嗦了,说的话也清晰多了。

“苏记,这鸟头杨梅在我们富江镇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老辈的人说,那是明末清初,鞑子兵、农民军、苗兵还有朝廷的兵,杀来杀去,没个消停。大家没有办法,都躲到山里去了,而且又没有什么粮食吃,怎么办,只好吃山里的野果。当时这山里有杨梅,有的又大又甜,可是太娇贵,又容易招虫子:有的又小又酸,不但没什么肉还能酸掉你的牙,可命硬,随便往哪里一种就能活,而且虫子好像还怕它。先人们就把这些杨梅移到山下的坡地,一代代地琢磨种植的办法,终于有了现在的鸟头杨梅。”。

“杨大爷,这鸟头杨梅怎么才算品呢?”。

“苏记这鸟头杨梅果实要是带一条以的沟,那就是好杨梅,如果有两到三条沟,再加颜色红中带紫,紫中发鸟就是品了。”。[]匡政之路178

“苏记,鸟头杨梅分布在我们渠江县富江镇、溪湾乡、阳山口乡和舞阳县的窝洞乡”总共有十个品种,其中又以三个品种最佳。而这三个品种耽集中在我们富江镇。我们富江镇有七个村种植鸟头杨梅,总面积在一千九百亩,去年的产量在30万斤左右。其余溪湾乡、阳山口乡和舞阳县窝洞乡的种植面积在三千一百亩左右,去年的产量大约在50万斤左右。”。

“杨支,板溪村种植多少亩鸟头杨梅?去年产量是多少?”。

“苏记,我们板溪村是富江镇鸟头杨梅种植面积最大的村,总共种植了500亩,去年产量为万斤。”。

“杨大爷知道的还真多,不愧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

“苏记,哪里哪里,这些东西我也是听叶技术员说的。”。

“叶技术员?哪里的技术员?”。

“地区的叶技术员。刃年我们这鸟头杨梅在省里拿过奖。当时省里、地区、县里的技术员来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后来没几个月又都走了,只有这叶技术员在我们这里一待就是六年,连续栽培过好几茬优质新苗。后来虽说叶技术员回了地区,可我们在种鸟头杨梅的时候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搭车去地区找叶技术员问个明白。”。

“叶技术员是地区农科所的研究员,叫叶育红。他可真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不仅对鸟头杨梅种植很熟,还钻研过砂糖柑的种植。别的不说”我们富江镇二十几个村,他都熟悉。”。杨二苗在旁边补充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