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 第130章 17岁的李惠堂有多强?

第130章 17岁的李惠堂有多强?(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小李那年成名的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原本还只是三队的青年球员,可刚代表国家队就有惊人表现,自然引起业界的更广泛关注,中国队随同远东运代表团乘坐日邮船轮回到国内,停泊上海,应邀与上海队进行比赛,也算是弥补此前没有搞国内选拔赛的遗憾。这场比赛直接就让小李出任主力中锋,开场仅15分钟司职中锋的李惠堂就为球队打入第二球,最终南华以四比二获得胜利。到场的上海球迷第一次认识到这小孩前途不可限量,初次在上海滩扬名。打完这场比赛,南华本计划启程回港了,但上海足球想挽回输球颜面,邀请再比赛一场,声称将“尽起上海华人精英出战”,算是把比赛捣鼓成“区域之间的大对抗”了,南华自然不能推却,四天仍在上海公共体育场进行对抗。由于首场的精彩,加上上海球迷“同仇敌忾”(打国家队旗号时自然是支持国家队,变回香港球队就成了地方间的竞争了)那场购票进场的观众非常多,场内拥挤不堪,盛况在上海球界难得一见。面对上海足球精英组成的联队,南华也不敢怠慢,排出了远东运夺冠的原班主力,黄柏松也出战,把小李挤回内锋的位置。比赛双方互有攻守,打成均势,南华由黄柏松先开纪录取得了领先,但不久上海队就利用点球把比分扳平。比赛僵持到比赛临近结束时,李惠堂高高跃起,头球破门,反应不及的守门员无所适从看球入网——为南华奠定胜局。

很显然,这就是李球王一生仅进过的两个头球其中的一个了(在陆逐虎的影响下,头球变成了……三个),让上海球迷误以为这家伙不仅脚下了得,项上功夫也十分不俗,堪称全能,自然是喜爱有加。比赛压哨时黄柏松梅开二度,显示自己还是带头大哥,三比一完场。上海的宁波、绍兴两同乡会及广肇会专门制作了大银杯赠给南华,上书“我武维扬”四个大字,以表彰以南华为主体的中国队五夺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之举——当然后来随着李惠堂出走上海,以后的中国队开始有了更多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球员。

就是因为这时候在上海有了“群众基础”,两年后李惠堂与青梅竹马的女友为了逃婚而“私奔”时才会选择上海作为目的地,并在上海足坛打拼出了属于中国人的天地,基本上生涯最巅峰的状态都献给了上海的球迷。

这年是比赛相当密集的年份,除了远东运动会外,还有中国队远征澳洲的比赛——没错,李惠堂现存于世的比赛录像,“连过四人”,卧地跌射,“万人声里呼球王”都是从这次远征中出来的。

陆逐虎“亲临其境”体验后知道,在李惠堂的那批国脚中,“远征澳洲”是一个经常性的足球交流活动,还曾在比赛中发掘出了陆逐虎的好基友周贤言,结识巴萨前历史射手王阿尔坎塔拉,“澳洲李惠堂”波鲁克……当然这其实也是有当时的背景的,起初甚至只是一个误解……

那届远东运最后的冠军也是由中国队对日本队的比赛决定,中国队也延续了主力阵容,17岁的李惠堂连续为国家队出场,因为主力中锋黄柏松的存在,李惠堂早期在国家队只能出任内锋,这场比赛他倒是没有取得进球,但是在组织串联方面同样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且近距离大力射门,击中对手门将胸口导致日本门将晕厥被换下场,“李铁腿”“踢死人”等绰号也是从这时候流传出去的,只能说年轻小伙脚下的确没有轻重……

最终中国队也轻松以5比1的比分横扫日本,成功继续卫冕东亚冠军。

要说这场除了小李有什么可以说道的——

还真有,一是中国队的叶九皋上演了帽子戏法,二是自从日本队自组队以来终于进中国队球了——第15分钟因为中国队禁区犯规,日本队由清水直右卫门主罚点球命中,扳回一球,这是中日国家队交战史上日本打进的第一球。

还有就是,开场仅1分钟,中国队就取得领先,黄柏松用胸部将球撞入球网拔得头筹,打入他国脚生涯的第一个入球……

是的,这位国家队铁打主力,在巅峰时期一直挤压李惠堂无法踢中锋,头球也完爆小李的“大牌球星”,连续参加了1919、191、19的远东运动会,也是直到这时候才进了国家队的第一球,反而没有17岁的小李进球早,可见即便是在那个进球如麻的年代,想取得进球也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强者恒强。

那届远东运动会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是在大阪中央大礼堂举行的,由日本内务大臣为夺得锦标的中国男足颁奖——也是李球王为中国队拿下的第一座锦标。

后来中国队最年轻国脚和最年轻进球记录的独创赵煦日,进球时18岁零4天(小李当时则是还有三四个月满18岁),这让李惠堂从集中营出来后很有兴趣看看这位取代了自己“地位”的“赵一脚”,不过看了本尊,还曾替代对方上场之后,老李吐槽说,这家伙看起来不像才岁的样子,明显比他岁的样子要老不少嘛。

难道他也有年龄造假的嫌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