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清穿物语 > 177 西北见闻

177 西北见闻(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的祖父亢映世在这个地方是个口碑很好的人物.<朔平府志>上记载:"亢映世,山西崞县人,秉性仁慈,行事忠厚。顺治九年做本县医学训科,以医道济世,不以峻剂求速效,不以霸药居其功。60年来未误医一人,而且卖药无重价,病愈不索谢,为医界德高望重者。"

亢承明在这里长大,自小跟着祖父学医看病,也认识了不少人,几乎人人都对他很尊敬,毕竟这种边塞之地医生很少,所以,亢承明在这里也是一个很吃的开的人.

"不过,看到你家运来这么多粮济灾,我也算没白跑这一趟."

王掌柜说,"我可不是白给的,秋天时,要他们替我种树."

"种树?大灾年的,不想着种庄稼,尽想着种树干啥呐,又不能当吃的."

亢承明有三十来岁的样子,中等的个,替梅兰妮切了脉,又问了问病症.说是没什么大碍,开了两贴药.王掌柜让人抓药,煎药.

亢承明看了病后并未马上离开,他见了运来的大批粮食,问粮食的情况.

王掌柜告诉他,这些粮是要用来救灾的.

"哦?"亢承明有了兴趣,"我来这里是想说动大寺庙里的月印老和尚开粥棚的.大寺庙这些年一直受着众人的香火.在灾年也应该回报大家."

王掌柜问,"要在那个老和尚身上拔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同意了吗?"

"种树是为了改造环境,能治这大风沙,省的一到春天,那沙把门都封住了,白天也只好在屋里点油灯."

亢承明想了想,"你说树能挡住风沙?"

"是的.你在这两县里人熟,你到处给宣说宣说,让有条件的人家,在荒坡和路边都种上树.也算是造福子孙后代."

亢承明有点沮丧,"你都知道他一毛不拔了."

大寺庙的正式名字叫做宝宁寺.明朝时,右玉城里大小寺庙多,这是因为这里的军户家家有人在戍边,战争经常发生,家里的人就到寺庙里供奉佛,保佑参加战争的亲人平安.

宝宁寺是其中最大的寺庙.它的有名和一组明朝皇帝赏赐的一组水路道场画有关.

后来,康熙也曾来过此处,庙里很多地方就是在那个时代维修过的.该庙的香火一直很旺.

亢承明,在这个地方很有名气,大半是因为他的家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